发布时间:2025-03-26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广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分享到:

新疆北部石英岩矿普查探矿权招商公告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新疆北部石英岩矿普查探矿权

(二)有效期:2023年7月25日至2026年7月25日

(三)勘查面积:0.84平方千米

二、勘查区位置与交通

勘查区位于新疆北部市区南城255°方位,直线距离24千米。从市区南城区沿G219国道至克日木村路口11千米,向南西沿简易沙石路17千米处至勘查区,交通便利(见图1-1)。

 
 

 

交通位置图  1-1

三、勘查区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勘查地处西天山汗吉尕山中东段北坡,地势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属中-低山区,海拔高度一般为1200~1800米之间,地形变化较大。基岩出露较好,山沟、山坡多为多为第四系冲、洪积物覆盖,植被发育。

勘查区属大陆性温带气候,春季气温冷暖多变,夏季炎热,秋季晴朗少雨,冬季寒冷漫长。据博乐市气象局1979~2007年的实测资料,年平均气温为6.7℃,冬季1月份最低,温度为-35℃;夏季7月最热,温度达39℃。历年一般10月下旬开始降雪,积雪深度20cm,冻土深度1.50—1.70m,翌年3月初开始消融;雨季主要为6—7月份,最大降雨强度41mm,年均降水量为199.4mm,年均蒸发量为1552.9mm,年均无霜期183天。区内常年多风,3至8月最甚,以西及西北风和东及东南风为主,定时最大风力为40m/s,月大风日数一般4~10天,多者达24天,全年刮风日数在140~180天之间。矿区属干旱-半干旱山区,降雨量小,汇水面积不大。

勘查区区域缺乏煤炭资源,动力及燃料用煤主要靠200km以外的伊犁地区供给。核实区电源引用五台工业园区110kV区域变电站,采用单回路架空线路进线,供电电压为110kV高压输电线路,生产及生活用水从矿区以北两千米处乌南干渠中抽送,水质经过处理后完全能满足矿山及生产和生活需要。核实区内无固定居民点,各类生产生活物资均由博乐市供应。有大货车可通行的简易便道,通讯及交通条件良好。

四、勘查区地质工作概况

1960年,新疆地质局第三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该区域进行过正规的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和普查找矿工作。对区内地层、侵入岩、构造、矿产等进行了描述,初步建立了本区的地层系统和岩浆活动顺序。至今仍为本区比较完整系统的区域性地质矿产资料,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1965年,新疆地矿局区测队编制了本区1∶100万地质矿产图及说明书。

1972年,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编图分队根据1960年第三区域地质测量大队1∶20万区域地质测量资料编制出版了L-44-29(博乐幅)地质矿产图及说明书。

1986~1988年,新疆地矿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完成了该地区1∶20万区域地质修测和区域矿产调查。建立了地层系统、侵入岩的时代顺序,划分了变质区、变质相带、变质类型、变质作用类型和大地构造单元。为本地区提供了综合性基础地质资料。

1990年,国家物探局航空测量大队开展的新疆1∶50万航空磁法测量、1∶100万重力航空测量涉及勘查区。该资料对勘查区及外围成矿规律的研究和找矿模型的建立有一定意义。

1991年,新疆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在博州开展了成矿预测,出版了1∶50万《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金、铜、钨、锡、磷成矿预测区划》及相应说明书。

1992年,新疆地矿局中哈联合工作队对中哈准噶尔阿拉套—博罗科努一带斑岩铜矿、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历时三年,出版了1∶50万对比研究报告及相应图件。

2005~2007年,新疆地矿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达巴特地区(L44E020012小温泉幅、L44E020013赛北堡幅、L44E020014达巴特幅、L44E020015科克赛幅)开展矿产远景调查评价项目,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航遥中心在勘查区开展1∶5万航磁测量。

上述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系统地建立了本区地层、岩浆岩及区域地质构造框架,较详细地划分了地层单元,对区内的侵入体进行了分类研究,对区内构造划分了等级并进行了描述性研究,较系统的介绍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分布情况。

2023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自然资源勘测规划院在勘查区开展普查工作。本次工作采用1:1万地质测量,1:2000地形地质测量、1:1000勘查线剖面测量圈定了矿体,初步查明解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通过槽探、钻探深部工程施工,初步查明矿体沿倾向的延深情况。通过各类样品测试,初步查明了矿石质量以及顶底板围岩的物理性能。完成工作量见下表。

2023年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7-1

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1:1万地质测量5.00平方千米12000地形地质测量1.00平方千米11000勘查线剖面测量803/2条、岩心钻探149.30/2孔、探槽土石方310.25立方米、刻槽取样113.43/56件、矿心取样85.76/43件。详见完成工作量总表(表1-3)。工作项目

 

  

设计工作量

完成工作量

完成比例%

地质测量

平方千米

1∶1万草测

5

5

100

平方千米

1∶2000草测

1

1

100

实测地质剖面

千米

1∶2000

800

803/1

100

探槽

立方米

 

300

310.25

103

 

m/个

斜孔

150

149.30/2

99.50

矿芯样

/m

半芯法

30

43/113.43

143

/ m

5×3cm

50

56/109.50

106

化学分析

    

10

5

3

60

3

80

99

123.75

5

10

5

50

定性半定量全分析

3项

3

3

100

内检样

3项

30

10

33

外检样

3项

30

5

17

   

5×5×5cm

30

6

20

   

5×5×5cm

10

12

120

60~120cm3

30

30

100

勘查线剖面测量

m/条

1∶1000

613

600/2

100

工程点测量

 

2

10

500

 

五、矿区地质概况

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C1a)和下二叠统乌郎组(P1w)。

1.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C1a

1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下段C1aa

主要分布在矿区北部,呈东西向展布,出露面积0.67平方千米,以单一碎屑岩沉积为特点,表现为以成层良好的碎屑岩,出露岩性为含砾凝灰岩

含砾凝灰岩:风化面灰褐色—青灰色,新鲜面灰绿色—灰黑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碎屑成份:主要由角砾、晶屑、玻屑及火山微尘组成。角砾:灰褐色—灰黑色,成分主要为凝灰岩,砾径10~30mm,含量30%。晶屑:主要为石英及斜长石,石英:灰白色,它形,粒状,含量5%。斜长石:白色-黄白色,半自形板柱状,含量5%。玻屑:呈黑色,形态不规则状,含量5%。填隙物为火山微尘,呈灰绿色,粒度细小,含量50%。

2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上段C1ab

分布在矿区中部,出露面积2.97平方千米,为区内主要地层,以含较多碳酸盐岩为标志,与上覆上石炭统东图津河组为平行不整合-微角度不整合关系。岩性为灰绿色粉砂岩、灰褐色岩屑砂岩、灰岩和少量砾岩。

粉砂岩:表面灰绿色-灰黑色,新鲜面灰绿色,粉砂结构,块状层理构造。碎屑成分为长石、石英和岩屑,分选一般,含量>80%。长石呈次圆状、次棱角状;石英呈次棱角状、棱角状;岩屑为安山岩、砂岩,呈次棱角状。泥质含量<5%。

岩屑砂岩:呈灰土黄色,滴5%冷稀盐酸,迅速起泡,不剧烈。

碎屑粒径多在0.25-0.85mm间,属中-粗粒砂级。碎屑成分主要为岩屑,长石次之,石英更次。碎屑约占岩石85-90%,多呈次棱角-次圆状,磨圆度一般,分选性一般。

岩屑:成分比较复杂,既可见火山碎屑亦可见陆源碎屑。火山碎屑主要为安山岩、流纹岩等碎屑;陆源碎屑主要为隐晶硅质岩、微晶石英岩等。

石英:以单晶石英为主,多晶石英少量。单晶石英呈棱角-次棱角状,有的颗粒不均匀消光,有的颗粒富含粉末尘埃状包裹体,有的碎屑相对洁净,表明物源的不单一性。

长石:主要为酸性斜长石及钾长石,斜长石聚片双晶普遍发育。有的颗粒呈不完整板状、粒状,有的绢云母化、有的颗粒碳酸盐化,有的颗粒粘土化,表明物源并不单一。钾长石主要为微斜长石、条纹长石。

重矿物:锆石、电气石及磷灰石等。

填隙物主要为钙质,约占岩石10%。方解石分布于碎屑粒间或环碎屑周边生长成薄膜状。

颗粒支撑,接触-孔隙式胶结。

碎屑百分比:Q(石英)=30%;F(长石+花岗质岩屑)=20%;R(岩屑+云母+重矿物)=50%。

灰岩:整体呈暗灰色,灰白色细网脉纵横交错,滴5%冷稀盐酸,迅速剧烈起泡。

岩石中矿物成分99%以上为方解石,微量铁质等。

颗粒呈不规则状、棱角状,局部偶见浑圆状颗粒,粗细不均,粗者长轴1.4mm,局部碎屑后后期应力作用下错断、位移,但仍能相互拼合且具近同一消光位。

局部偶见薄皮鲕,棱角状石英及完全被显微鳞片状绢云母替代的陆源碎屑。

碎屑见填隙物为基质或灰泥,呈泥晶结构,晶粒小于0.01mm,充填于棱角状、不规则状、颗粒之间。

灰白色细网脉中充填物为方解石,颗粒粗细不均,脉宽多在0.03-0.7mm间,局部粉末、尘埃状铁质断续相连成细网脉截切岩石。

成分百分比:粒屑10-15%,泥晶基质约75%,后期方解石细网脉10-15%。

砾岩:岩石表面浅灰色-灰白色,新鲜面青灰色,中-粗砾状结构,中砾40-15mm占75%,细砾10-2mm占20%,块状构造,分选性较差,磨圆度次圆-次棱角状。

2.下二叠统乌郎组(P1w

分布于矿区南部,出露面积1.59平方千米,近东西向展布,为陆相火山岩沉积。岩石坚硬,耐风化,色调紫红,非常醒目。矿区出露岩性为安山玄武岩

安山玄武岩:灰紫色-黄褐色灰色,新鲜面紫黑-深褐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或流动构造。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宽板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30%,辉石斑晶,粒状,大小1-5mm,含量60%,颜色为色。橄榄石,粒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3%,还可见少量角闪石斑晶,大小1-3mm,含量5%。基质主要为斜长石微晶和玻璃质组成,呈玻基交织结构或隐晶质结构。

构造

矿区内构造简单,主要构造为断层构造。F1、F2位于矿区北和北东部F1位于矿区,走向约85°两侧延伸出矿区矿区内长约2500。地表呈负地形,断层两侧岩石见弱定向性,长轴方向与断层走向一致,断层面近直立,具平移断裂特征,为平移断层。

F2位于矿区北东部,走向约30°侧延伸出图,图内长约1160。地表呈负地形,断层两侧岩石见弱定向性,长轴方向与断层走向一致,为平移断层。其控制着本区石英岩脉的展布。

岩浆岩

矿区未见侵入岩。沿F2断裂见有石英脉分布,通过本次工作,在矿区中圈定2条石英脉。其中

1号石英脉长度6000.5-1.5米总体走向63°倾向北西,倾角65-78°本次工作对其进行少量的探槽揭露因其厚度太薄、剥采比大,未作为矿体来圈定、未估算其资源量。石英脉多呈乳白色,块状构造。局部石英脉受褐铁矿化影响呈浅褐色。整体地表风化破碎呈碎块状。

2号石英脉规模较大,品位品质达到矿体,为本次评价矿体,320,宽233,呈脉状,具分枝现象。总体走向呈42°,倾向南东,倾角7085°,石英脉沿走向南西部膨大,上下盘为粉砂岩,矿石质量较好,为本次普查的主要脉石英矿体

变质作用

矿区内变质作用主要发育与断裂带两侧的动力变质作用及发育与矿体及其围岩接触部位附近的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

矿区内主要动力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于在F1及F2断裂两侧的围岩中的矿物定向排列特征,以变形变质为主。其中矿区南侧断裂两侧围岩中矿物长轴方向与断面方向近似一致,断裂表现出平移走滑断裂的特征。整体变质作用较弱。

接触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主要见于矿区中部石英矿体及其围岩中,岩石中矿物的交代重结晶作用形成石英的次生增大。整体变质作用较弱,以气液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为主。

六、矿产资源概况

矿体特征

矿区脉石英矿体位于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上段C1ab)内,矿体具分支现象,Ⅰ号矿体中夹有石英网脉带。通过本次普查工作矿区内共圈出1个矿体,矿体出露于矿区部。

矿区2号脉石英中共圈定出一条石英脉矿体,向东在11线分枝为两条,北部为Ⅰ号主矿体,南部为-1矿体。本次工程控制程度达到普查要求。

矿体规模

Ⅰ号矿体地表出露在15线以西到4线之间,连续分布,地表TC15、TC11、TC7、TC0-1四个探槽,深部由ZK1501、ZK701两个钻孔控制。矿体控制长度315米,控制真厚度3.1831.68,平均厚11.85米,深部控制矿体真厚度平均5.50米。已控制矿体最高标高1378.78米(TC0-1),最低标高1291.06米(ZK1501)。Ⅰ号矿体的分支-1矿体地表出露在11线到0线之间,连续分布,地表TC11、TC7、TC3三个探槽,深部由ZK701一个钻孔控制。矿体控制长度203米,真厚度1.873.74,平均厚2.63米,深部控制矿体真厚度平均1.63米。已控制矿体最高标高1364.09米(TC3),最低标高1331.31米(ZK701)。

Qm石英网脉带地表出露在11线到3线之间,连续分布,地表TC11、TC7两个探槽,深部由ZK701一个钻孔控制。控制长度130米,真厚度8.3412.13,平均厚10.23米,深部控制真厚度8.44米。已控制矿体最高标高1367.92米(TC7),最低标高1298.00米(ZK701)。

矿体形态及产状

矿体呈脉状产出,连续性较好,沿走向及倾向呈似层状,矿体总体走向43°,倾向133°,倾角8085°Ⅰ号矿体厚度变化较大,真厚度3.1831.68,平均厚9.83米,单工程最大厚度在南西段15线,地表由TC15控制,真厚度31.68米,深部由ZK1501控制,真厚度7.83米。最小厚度在北东7线,地表由TC701控制,真厚度5.52米,深部由ZK701控制,真厚度3.18米。属于厚度变化中等矿体;-1号矿体厚度变化较小,真厚度1.633.74,平均厚2.38米,单工程最大厚度在中段7线,地表由TC701控制,真厚度3.74米,最小厚度7线深部,由ZK701控制,真厚度1.63米。属于厚度变化较小矿体;Qm石英网脉带厚度变化较小,真厚度8.3412.13,平均厚9.63米,单工程最大厚度在中段7线12.13米,最小厚度在北东11线8.34米。属于厚度变化较小。

矿石质量

1.矿石物质组成

石英矿石中矿物95-99%为石英,微量黑色不透明物、粘土类等。

石英晶粒可分为早晶和晚晶两类:早晶粒度大(粒径多在0.3mm-2.0mm间);亚颗粒发育,强烈波状消光。富含粉末、尘点状包裹体,晶粒看起来不洁净,单偏光镜下略显浅土黄色。晚晶颗粒较细小(粒径多小于0.01mm),边界线难以区分,为重结晶或原地重熔再结晶产物,沿早晶颗粒显微裂隙、粒间分布或呈微脉状产出,脉宽多小于0.2mm,局部交错成“X”形。

岩石经历了弱的后期应力变质作用改造,石英发生破裂,形成的显微裂隙和由这些裂隙分割的石英碎块。这些裂隙并不破坏岩石和矿物的完整性。裂隙中充填被压碎的石英的细小粉末。原石英波状消光、变形纹等显微变形发育;晶粒中富含粉末状、尘点状包裹体,杂乱分布或断续相连定向排布成细线或细网脉纵横交错,包裹体的分布让其晶粒透明度变弱,晶体质量也变差。

黑色不透明物:不规则显微粒状、粉末状、尘点状,分布于石英粒间或被其吸附,粒径多小于0.01mm。

矿物百分比:石英约99%,黑色不透明物、粘土类等微量。

2.矿石结构构造

石英矿石整体呈灰白略带浅铁锈色,半透明-不透明;部分矿石为无色、半透明至不透明,不等粒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呈贝壳状断口,具油脂光泽,坚硬性脆。

3.矿石类型及品级

根据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等特征,该矿石自然类型为微粒状结构的块状石英岩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072020)《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硅质原料类中的有色玻璃用硅质原料质量要求,矿区内的矿石品级均达到有色玻璃指标的要求。

4.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

本次类比的新疆温泉县夏格纳石英岩矿矿石经精砂车间选矿后,产品(精砂)综合回收率为73.45%;原矿石Fe2O3平均品位0.506%,经选矿后精砂Fe2O3平均品位0.123%,Fe2O3去除率为75.69%,除铁效果显著。精矿满足平板玻璃原料质量要求。该矿石属易选矿石。

通过类比为博乐市呼和托里尕2号石英岩矿矿石加工选冶基础性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区未见地下水露头,地下水埋藏较深,开采矿体位于地下水位标高以上,地下水补给条件差,矿床充水主要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来源,根据上述条件将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为第一类,孔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划分为第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工程地质条件

矿体产状呈似层状陡倾,矿体完整,稳定性较好,适于露天开采,矿体直接出露于地表,顶部不存在剥离的覆盖层,矿体顶底板围岩为粉砂岩,硬度为级,地层倾角大,片理发育,地层变形较强烈,在开采过程中应多加以注意,以保护开采时的安全。依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T12719-2021),比照矿区矿石及围岩的力学性质,本矿区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

环境地质条件

矿区范围内无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等,矿床处于山区丘陵地区,植被稀少,矿区附近少量牧民及人群活动。年降雨量低,即使在夏季,也不会形成大规模的洪水;秋冬季风较大,这些可能会对矿山生产产生一些影响,但无其它不良自然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矿山开采过程中应加强环保意识,对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要集中排放、及时处理,确保不向外泄漏有毒的废水,使周围动植物免受环境污染。另外要合理规划采区、采场,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小结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矿区处于位于汗吉尕(陆缘盆地)Cu-Mo-Fe-多金属-沸石-珍珠岩-石墨-煤矿带,该成矿带主体呈东西向展布,长约150千米,宽15~30千米。成矿带的构造单元属于赛里木陆缘盆地之赛里木地块,目前已发现的矿种主要由铜、钼、金、铅、锌、石灰石、石英岩、珍珠岩等,有各类矿床(点)10余处,其中铜(钼)矿床4处,铅锌矿床4处,石灰石矿床2处。该成矿带主要成矿地质事件及矿化类型有:与新元古代变质岩有关石墨矿化(温泉县石墨矿点);与泥盆纪汇聚阶段海相火山-深成岩建造有关铁矿化(奥尔塔克赛尔河铁矿点);与早石炭世上叠盆地海砂页岩建造有关铁、锰多金属矿(乌尔塔赛铁锰矿点及三台多金属矿点);与晚石炭世上叠火山盆地陆相火山岩建造有关的沸石、珍珠岩及铀矿化(汗吉尕小型沸石及大型珍珠岩矿床、西别格舍叶河铀矿点);与晚石炭世-二叠活化花岗岩有关铜、钼多金属矿化(达巴特斑岩型铜钼矿床及克希阿克巴依塔勒北斑岩型铜钼矿点、切台克苏多金属矿点、南达巴特及新沟多金属矿点、四台北阿克塔什铜矿点、爱尔格特多金属矿点);与元古界碳酸盐岩有关铅锌矿(哈尔达坂大型铅锌矿床、托克赛中型铅锌矿床、库尔尕生铅锌矿床)、与晚石炭世-二叠浅成花岗岩有关铜钼多金属矿化(喇嘛苏斑岩型铜钼矿床)。

找矿标志显示:

1.地形及地表露头标志:矿体多出露于山脊、山坡。地表由石英脉形成的灰白色、青灰色、黄褐色石英脉露头、岩墙是找矿的直接标志。

2.转石找矿标志:灰白色、白色、黄褐色石英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矿化强度及蕴藏规模显示:

矿区共圈定出一条石英脉矿体,向东在11线分枝为两条,北部为Ⅰ号主矿体,南部为-1矿体Ⅰ号矿体地表出露在15线以西到4线之间,连续分布,地表TC15、TC11、TC7、TC0-1四个探槽,深部由ZK1501、ZK701两个钻孔控制。矿体控制长度315米,控制真厚度3.1831.68,平均厚11.85米,深部控制矿体真厚度平均5.50米。已控制矿体最高标高1378.78米(TC0-1),最低标高1291.06米(ZK1501)。Ⅰ号矿体的分支-1矿体地表出露在11线到0线之间,连续分布,地表TC11、TC7、TC3三个探槽,深部由ZK701一个钻孔控制。矿体控制长度203米,真厚度1.873.74,平均厚2.63米,深部控制矿体真厚度平均1.63米。

根据《新疆北部石英岩矿普查报告》(2023年9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自然资源勘测规划院),通过本次工作,求得1345-1367米标高脉石英矿体,平均剥采比0.9:1,求得推断资源量9.62万吨。

矿石质量及选矿或加工性能:

根据矿石的化学组分平均值为:

SiO2含量最高99.17%,一般93.0797.66%,平均为95.90%;

Al2O3含量0.801.24%,平均为1.05%;

Fe2O3含量0.150.26%,平均为0.19%;

K2O含量0.420.74%,平均为0.62%;

Na2O含量0.0170.072%,平均为0.04%;

CaO含量0.301.71%,平均为0.68%

MgO含量0.0400.061%,平均为0.05%;

TiO2含量0.0140.024% ,平均为0.02%;

Cr2O3含量0.001~0.001%,平均为0.001%;烧失量含量0.241.56%,平均为0.75%。

按结构、构造可定为不等粒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石的工业类型为微粒状结构的块状石英岩矿。根据类比的新疆温泉县夏格纳石英岩矿矿石经精砂车间选矿后,产品(精砂)综合回收率为73.45%;原矿石Fe2O3平均品位0.506%,经选矿后精砂Fe2O3平均品位0.123%,Fe2O3去除率为75.69%,除铁效果显著。精矿满足平板玻璃原料质量要求。该矿石属易选矿石。

综上所述,本探矿权矿石质量好,经可选性试验,选矿或加工性能好。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条件为简单型。估算1345-1367m标高推断资源量9.62万吨;1291-1367米标高求得推断资源量40.38万吨,初步查明该矿床为一小型石英岩矿,矿床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达到普查要求,可为进一步详查提供依据。

开采技术条件显示:矿体埋藏深,需进行地下开采。根据对水工环的观察,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环境地质条件良好型

勘查区位于新疆北部市区南城255°方位,直线距离24千米。市区南城区沿G219国道至克日木村路口11千米,向南西沿简易沙石路17千米处至勘查区,交通便利地处西天山汗吉尕山中东段北坡,地势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属中-低山区,海拔高度一般为1200~1800米之间,地形变化较大。基岩出露较好,山沟、山坡多为多为第四系冲、洪积物覆盖,植被发育

电源引用五台工业园区110kV区域变电站,采用单回路架空线路进线,供电电压为110kV高压输电线路,生产及生活用水从矿区以北两千米处乌南干渠中抽送,水质经过处理后完全能满足矿山及生产和生活需要。核实区内无固定居民点,各类生产生活物资均由博乐市供应。有大货车可通行的简易便道,通讯及交通条件良好。

、联系我们

诚邀符合法律法规及政策规范,且有意愿参与本项目的潜在受让方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20-28866412

 

 

 

业务系统登录 企业信息登记办事指引 普通公路养护工程专区
咨询服务 服务热线